【荐】《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前几天听节目说月亮与六便士中有一句话特别印象深刻,说我用尽全力过着普通的生活。看完了全书也没看见这句话,我可能是看了一本假的,玩笑~
其实,整本书写的斯朱兰,可能一生就是印证了这句话,他终其一生,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女人不为朋友,贫困潦倒不得善终却活得自我活得潇洒,是真正的用尽全力过着普通平凡的一生,却不曾为任何人世间的浮华和桎梏所驾驭。我不想潦倒如他,但这确实是我所追求的内心的自由和潇洒。所以我经常不屑于那些对什么人所谓的世俗的评语,也绝不愿意沦为他们一般成为钱财和名利的奴隶。
斯朱兰如是,卡夫卡亦如是,但卡夫卡有一份可以生活得还不错的工作,尽管他不喜欢却出于他的责任感,直到去世之前不久才成功辞了职。扯远了,斯朱兰放弃了一切,包括自己曾经的家庭义无反顾地流浪,直到在岛上过得隔离又自在。临终前他却要求把他所有的作品都烧掉,这一点倒是与卡夫卡特别像,而且遗愿得到了彻底的贯彻......
斯朱兰的归隐让我想起了窦唯。我不知道真实的窦唯是什么样的,听到飞飞大王说现在多少人找他代言或演出他都拒绝,坚决不再踏入演艺圈只是因为他受够了看透了。单从这一点来说,他就活成了他自己想要的样子,地铁上的邋遢,单车上的逍遥,还有我们听得到的过网专辑里的才华~这些都是他,他就是这样在自己想摇滚的时候叛逆,在想自由的时候依旧与整个社会为敌。在这个混乱嘈杂的尘世中,当所有人都乐此不疲地追名逐利时,我希望我能做到心底里依然有那一团或浓或淡却属于我自己的火焰,并且我有机会做到坚持自我。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摘记】
虽然我们没有明确意识到,说不定我们还是非常重视别人看重不看重我们的意见、我们在别人身上是否有影响力的;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视,我们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对这种意见丝毫也不理会,我们就讨厌他。我想这就是自尊心中最厉害的创伤。
【感悟】
人生来就是群居动物,这就意味着我们天生需要与别人建立联系,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接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而这一切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别人的注意,以及对于你言行的关注和在意。每一次交谈的开始都是基于对方意识到你在讲话并且对此投入必要的热情和精力为前提,如果一个人对于你的言谈毫无兴趣,并且也不愿意投入精力假装自己在听,那么你的一切言语和行为都将毫无意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以对方为对象的前提,而对方并没有按照你的期待居于他适当的位置上,于是现实与理想的误差便会使人恼怒。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让人生气的并非分期和对立,而恰恰是漠不关心、毫不在意,面红耳赤并非真的愤怒,真正的愤怒往往来自于毫无预期的冷漠。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和他人对事事都报以兴趣和热情,但我们至少能做到的是倾听和理解,报以尊重。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起点文都没这么假的,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推崇呢?
当然看看那个时代,普通人束缚可能比较多,这部小说唯一的价值也就剩下那点“为了理想放弃优渥的生活”了。其余的全是糟粕。首先,主人公完全不是高更的性格。高更热爱女人,热爱他的孩子,高更的妻子读过之后说,这不是她丈夫的性格。这种相当冷酷自私的画家,画的东西又恐怖惊人的,我觉得像毕加索多一点。毕加索坑害了很多情妇,死的死残的残,这个剧情是不是很熟?
其次,毛姆书中夹带了太多仇女言论。人性共同的恶,他让女人承担骂名。其时女子依附男人是社会常态,毛姆对性格菟丝花的女人极尽嘲讽,又不挖掘深层内涵,纯粹把恶意撒在女人身上。
最后就是人设超级不合理了,杰克苏都没这么苏。起点文的男主至少长得帅又有钱才有女人投怀送抱。看看这个男主,穷困潦倒,长得丑,性格冷漠,这种人居然会有女人扑上来,还为了他自杀?就算穷渣男也要嘴甜的。还有那个他的老婆,年轻漂亮自带房产,做家务赚钱带孩子,非常喜欢被家暴,十七岁看上一个五十岁的穷丑老头。一开始不喜欢他的女人会爱上他然后自杀,一开始不喜欢他的男人会为他破例而且崇拜他。
夹带私货的仇女YY文,那么多文青还一个劲自我感动,发那些让人看不下去的`感悟。我对国民阅读思考能力不抱希望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4孤独的灵魂怀着不为人知的幻想,终于向他梦寐中的岛屿进发。我喜欢他四十七岁奔赴新世界的场景,多数人在这年纪已经安享天命。
艺术家用于追寻自己的内心,不顾一切,只求内心。
她的沉静是飓风摧残过的小岛上笼罩的死寂,她的愉快是绝望的惨笑。“女人能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无法原谅他为她所做的牺牲。”世界照常运转,悲剧过后,别人一毛钱损失都没愿今日似乎难以承受的痛楚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化,愿老天慈悲为怀让他逐渐忘却,再次挑起生活的重担。他还年轻,过几年回想这场悲剧,忧伤中未必不夹杂某种愉悦。他心怀罗密欧的激情,却生着贝奇爵爷的躯壳。
幸福的家庭都很温馨愉悦,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女主遭受着丈夫的叛弃,作为母亲对儿女的爱,对丈夫不理解而给自己造成的痛苦,她依然执着,依然怀有爱。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5世人将这本书奉为经典,我不置可否。可能是因为太久不读外国小说了,思维逻辑有些跟不上作者,甚至在某些方面想反驳作者。首先是文体,因为我对这本书除了知道它是名著外,其他方面一无所知,所以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后来发现是和现实有联系,但不是作者,而是以高更为原型的。我对高更也不了解,所以单纯地评价斯特里克兰德先生,他是一个毫无人性、任性妄为、孤独的dreamer。为了儿时的梦想——画画,他抛弃妻子;斯特洛伊夫先生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却欺朋友妻,而且他只把朋友妻当成模特,厌烦了就弃如敝履,朋友妻以自杀结尾,他毫无愧疚之情,他非常看不起女人,认为女人满脑子都是情情爱爱,是男人的附庸,贱得很,鄙视他。作者视角的主人公也绝非善类,他把一切都当作笑谈,以上帝视角冷眼旁观,他的冷漠和斯特里克兰德如出一辙。这本书夹叙夹议,嬉笑怒骂,其中不乏人生哲理。
只有诗人或者圣贤才会相信,在沥青路面上浇水,百合花会长出来回报他的辛勤付出。
人们把面具佩戴得天衣无缝,连他们自己都以为成了和面具一样的人了。
人类骨子里具备编织神话的才能。这种才能让人们贪婪地在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的生涯中捕捉各种让人惊讶或者令人迷惑的事件,杜撰出传奇,随后发疯般地深信不疑。这是浪漫对平淡无奇生活的一种抗议
我从写作中汲取的教训是,作者得到的回报应该在创作的乐趣中和思想负担的释放中;对其他东西都不必介意,无 ……此处隐藏1012个字……亮与六便士》代表了两个不同世界,梦想是天上的月亮,现实是地上的六便士,不同的追求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无论为了生活而追求现实的理想,还是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现实的生活,人生百态,都是一次生命的旅程,每一种生命体验都需要被尊重,你不懂别人的灵魂,就不要对别人的选择评头论足。
通过对比,毛姆把理想与现实,纯真与伪善,真挚与虚荣,用最原始的方式把人性的弱点:虚伪、贪婪和懦弱赤祼祼地展现,用无情冷酷的纯真撕掉热情似火的伪善面具,让真善灵魂回归原始,回归自然!
生命是一场旅行,愿我们都可以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被纸醉金迷的现实所打败,愿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能够始终保持初心,不被人性的软弱金钱的利剑所拖累!
但愿活出真善美不是一种错[太阳][太阳][太阳]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9为什么有智慧的男人是选择面对女人的控制欲而不是逃避?——面对那些试图控制自由的思想
其实,有时候持有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的极端主观意识形态去处理对方的控制欲,势必会减少很多烦恼:关于爱情、关于家庭、关于梦想与追求的烦恼——关于人类本质的思考。
这种主观意识可能也是情感方面极端的“自利主义”吧?一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冷战、分道扬镳——我看透你了。
可是假设若把“我”放在思特里克兰德的时代,“我”不也是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吗?——厌恶、唾弃、嫉妒他为什么活的潇洒?什么都不在乎,抛弃家庭,抛弃爱他的人,都是因为那似是而非?的看透人性?然后发出疑问:你真看透了吗?你真了解我吗?为什么你这么自私?为什么你这么自以为是?为什么我用真心却换来你的不在乎?为什么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为什么你只是坚守你认为对的事情,可是你认为的一定是对的吗?——这些,“无关紧要”的烦恼。
(当然,这些疑问都必须要往好的方向去思考,因为如果向人性最本质的丑陋层面去发出疑问,都很可能遭受可怕的后果(最简单的例子:我选择你,是因为我看得起你,凭什么你可以这样冷漠我/离开我?),而且如果对自己的思考不足,可能就会落入漩涡,继而由爱生恨,听者可能会引发类比毛姆的慨叹:当时我还和今天有很大的区别,总觉得人的品性是单一的,当我发现一个这么善良美丽的女性有如此强的报复心时,我觉得很灰心。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人性是复杂的。当然今天我已经知道了,伟大和龌龊、善良和恶毒、热爱和仇视都是可以互相包容在一颗心里的。 )
灵魂会被相比之下更纯粹的灵魂所吸引,但同时也会产生更可怕的嫉妒与恨。
回到当下,若把自身与思特里克兰德的行为类比——看透而选择逃避,作为一个假设思考,那她不也是会变成兰德夫人?——这时,所产生的嫉妒与恨肯定是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这压力不光是来自她一个人),至少对于一个20岁的男人来说,是这样的。因此为了避免这些,“是这么一回事儿”的烦恼,思特里克兰德的极端“自利主义”自然和自身的价值观相背,所以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虽看透却仍要选择面对、接受、处理与放下,这个过程当然会增添很多“无关紧要”的烦恼。(题外话:思特里克兰德也肯定看到了“是这么一回事儿”的烦恼,但为什么仍然这样选择呢?可能男人20岁和40岁的区别,是在于决心与自我存在的责任担当程度)“看透而选择逃避”还是“看透却选择面对”这两者重点在于看透,是怎样的“看透”?是看透一个人,生活一段时间,了解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性格、之类。还是,看透,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都是互相独立的个体,你本来不属于我,我本来不属于你,也不用谁对谁负责任,而我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对我自己所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诚然,做选择的那方思想建立在后者基础上。最后,为了避免思维的窠臼:应该采取像思特里克兰德的方式——看透而选择逃避,因为这样就能成为像思特里克兰德(高更)一样伟大的人物。 应向自己提问:提出这个假设的时候,是否存在提高自我思想定位高度的嫌疑?是否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独到之处?是否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和你们不一样”的宣言?思特里克兰德(高更)的高度是我们可以企及的吗?这些问题,都不好从别人口中或自己身上得到最好的答案,但好像可以确定的是,可以从时间轴的两个方面去考究:1、假设提出在思特里克兰德成名前,即落魄的时候。2、假设提出在成名后。显然第二种更显示出为了贴合浪漫主义而贴合,就像给自己一个暗示:没错,拥有像他这样的思想,我就能和他一样伟大——即看透而选择逃避为优选。为什么要这样提出两个方式去判断?因为,很明显,根据第二条时间轴去推论违背了事物演变规律:由已然存在的事物,推算演绎出规律,再通过规律来洞察未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在艺术方面的伟大建立在思想的伟大之处——看透人性的本质,在情感方面的悲哀也正是看透之后的逃避,这当然和我们的追求有所不同。
综上,于是说,看透而选择面对更优于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0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四十岁的英国中年男人--斯朱兰,是位沉默寡言的证券经纪人,他与妻子育有一儿一女,生活美满,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个。
突然有一天,斯朱兰离家出走去了巴黎,只给自己的妻子留下了一封信,信里也没写自己干什么去。斯朱兰的妻子和别人都认为他有外遇了,所以妻子派“我”去看看究竟。
“我”去了巴黎后却发现斯朱兰并没有什么外遇,而是独自一人穷困潦倒地生活着,他的外遇就是他的梦想--成为一名画家。
当“我”把自己在巴黎看到的情景和斯朱兰的妻子讲述后,她并不相信我说的话,坚持认为身边流传的他有外遇的说法。
而五年后,当“我”再一次来到巴黎的时候,从自己的朋友--德克那里知道了斯朱兰的近况,他依旧穷困潦倒着,每天画着自己的画,晚上到固定的咖啡馆喝着咖啡。
"我"的这位朋友德克,自己画的画并不好,但在评价别人的画这一方面却很有天赋。他在看过斯朱兰的画后,对他赞赏有加,坚信斯朱兰是位伟大的画家,并在他有困难时经常帮助他。
有一次斯朱兰发高烧,差点失去了性命。德克央求自己的妻子--布蓝琪收留了这位有天赋的画家,于是,斯朱兰便在德克家画画,养病。后来,他的病也好了,但他的自由与激情也俘获了布蓝琪的心。
斯朱兰在和布蓝琪一起生活了三四个月后,布蓝琪便服药自杀了,德克带着巨大的悲痛回到了家乡,但同时他还是很欣赏斯朱兰的艺术天赋。
47岁的斯朱兰在法国浪迹多年,最后终于来到了自己梦想中的地方——大溪地。他每天过着艰苦的生活,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后来有人同情他,帮他娶了一个崇拜自己的土著女人——爱塔。接着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开始了,他每天画画,看书,和妻子一起赏景,在这美丽的土地上,他的性格开始变得温和,不自私,不粗暴。
不幸的是,他得了致命的麻风疾病,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画出了自己的伟作——在一间房子里的墙壁上,他画出了气势磅礴,恢弘,性感,奔放的画作,里边融入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和顿悟。他的眼睛虽然瞎了,但他知道自己对这幅作品很满意,所以在自己的理想实现后,他请求爱塔在他死后烧掉这座房子。当然最后,这幅画也不存人间,但他的其他画都升值了。
故事在这里就结束了。